“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”,摘自《左传·襄公·襄公二十五年》。意思是“语言是用来充分表达作者心志的,文采是用来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的。”。
仲尼曰:“《志》有之,‘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’不言谁知其志?言而无文,行而不远。晋为伯,郑入陈,非文辞不为功。慎辞也!”
鉴赏:
言与文的关系,实际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。孔子重视文章内容“尚志”、“尚用”的作用,也重视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形式。他提出“先质而后文”、“文质彬彬”的观点,就是要求既重视文章所表达的内容,又要求有一定的文采和完善的表达形式,达到文与质相统一。
自己读过并且觉得精彩的那些作品,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蕴含哲理,而且还因为其中的遣词造句,读起来觉得很舒服。
有些文字读了一遍之后就不愿再看了,然而有些文字读的越多感觉越是美妙,也许是因为其中的文采和韵律吧。
相比之下,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大家喜欢看《三国演义》而不是很喜欢看《三国志》了。
每年那么多的网络文学,仅仅过了几年,也就烟消云散毫无痕迹了,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吧。
也许情节的动人足够引诱我把一本书看下去,然而看过之后却实在没有动力翻看第二遍。好的文字,看到第一眼,我就忍不住要默默地读三遍,享受其中的文采和韵律。
那些能够留传到今天的唐诗宋词,八成也不是因为它们的格式,而是因为其中的词句、意境和韵律。
努力,努力!
本文链接:https://369zixue.com/1146.html,本文资源全来自互联网大数据采集,渠道自动对接,网友直接发稿,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是否侵权的真实性;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文仅做为本站的捐助用户用于自我借鉴查看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【提交工单】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!